English

“顶天”“立地”推进产学研

1998-10-1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斐 特约记者 陈思中 我有话说

“顶天”和“立地”在华工是有特殊含义的。副校长周祖德对记者解释说:“顶天”,就是要创新,创造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立地”,就是要将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科技成果在国家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中发挥重大作用。周祖德副校长肯定地强调: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业将成为主导性产业,高校具有办好知识产业的优势和条件。因此,华工一定要致力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其实,华工人正是这样做的。今年4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到华中理工大学考察,对该校的产学研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她说:“在华工,我看到了高校创新的曙光。”

一、新模式:科研上水平成果抓转化

制图教研室是华工的老教研室,80年代后期,与全国各校制图教研室一样,队伍萎缩,人心思走,面临着生产和发展的难题。90年代初,教研室组织图形学教师开发了具有自主版权的工程设计绘图软件——凯图CADtool。有了科研成果,及时用于教学,通过以教研为主体成立的公司把软件推向了市场,用从市场中换来的效益设立教学改革基金,支持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今天,制图教研室走向兴旺,36名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就有24人。他们每年承担全校约90个班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20个班的“计算机图形基础”课教学任务,承担多项国家级教学改革与教材编写任务,年均科研经费达30万元,图形软件年销售收入达120万元。这就是诞生于华工一个教研室的产学研新模式。

始于1984年的华工CAD研究,有4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并成立了华工CAD中心,在没有强大财力的情况下,便选择了向市场要资金之路。华中软件集团成立之后,10年积累起来的优秀成果迅速有效地推向了市场。近年来,他们先后向企业推出二维、三维、产品数据库管理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版权的InterCAD软件产品。InterCAD已为全国6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装机8000余套,有力地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甩绘图板”工程。这一产品在机械行业的市场份额很快高居全国第一,去年产值达到2500万元。这项成果的产业化所获得的效益给华工CAD中心注入了发展的资金,同时也留住了人才。如今华中软件集团拥有高级职称的有60多人,有博士后9人,工学博士和硕士110余名。去年10月,国家科技部高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为选择国家CAD支撑软件技术工程中心,在全国招标,华中软件集团以其雄厚的实力中标。

同属于华工机械学院的武汉开目集成技术有限公司,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于市场,在短短的3年中将高科技成果转变为高科技产品,进而又形成高科技产业。目前,开目公司已累计销售3000多套开目CAD软件,用户已达700多家,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自主版权CAD软件公司。开目CAD不仅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在华工的课堂上同样受到学生们的欢迎。由于应用了得到用户和市场认可的产品进入教学课堂,学生们对机械制造工艺课的兴趣大大增加,教学效果却明显提高。

如今,华工的三大CAD软件(凯图CAD、InterCAD、开目CAD)的销量,已占据了国产微机及网络CAD产品的半壁江山,给学校发展提供的帮助越来越大。

华工同样面临着许多高校面临的问题:缺乏经费——不仅缺研究的费用,也缺乏提高人才待遇的费用。怎样才能把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留住?华工的领导认为,光事业留人不行,还得有待遇留人。如何实现待遇留人?在现阶段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华工从产学研协调发展中看到了希望。

二、新步伐:走出象牙塔,进军大产业

华工参加EIM—601程控交换机大会战的实践证明,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社会是广阔的天地,高校可以大有作为。

90年代初,我国通讯事业发展迅猛,但是我国所使用的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大部分是国外产品,机型五花八门,存在着极大的隐忧。走创新之路,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容量程控交换机,刻不容缓地摆在国人面前。华工依托电子、计算机、通信等学科的优势,和电子部54所组成的EIM-601大型局程控交换机科研队伍从1993年4月开始攻坚战。华工走出了校门,进入国家大产业的行列,投入振兴民族通信产业之路。经过几年的奋斗,取得了三个阶段研究开发的胜利成果。在大会战中,学校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原因很简单,就是要沿着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走下去,以探索一条学校与社会、与企业联合开发国内产业的路子。

三、新思路:科技成果—产业化—资本化

制约高校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及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观念、体制、资金,而高校科技企业实行资产重组、进入资本市场的过程将会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使构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持续转换的运行机制,形成“科技成果—产业化—资本化”的良性循环成为可能。高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获得直接融资渠道,已成为发展资本市场和加速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共同需要。华工副校长王延觉对记者说。

王延觉继续说:“华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本思想是:将学校已具相当规模的高科技企业改制上市,用已形成的优质资产作为经营及融资主体,通过其建立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实现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形成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持续转化的运行机制,实现‘高科技—产业化—资本化’的良性循环,创建高校产学研协调发展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王校长说的不是空话。由于华工坚持教学、科研、产业三者协调发展,坚持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积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充分发挥华工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校办企业迅速发展。学校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及高新科技成果项目形成了激光技术、防伪图像技术、数控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软件、新材料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学校拥有各种类型公司和经营机构50余家,资产总规模4亿元,为实现新思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目前,华工正在发挥校办企业智力密集、科研成果丰硕的优势,以资产为纽带,按照规模经济的要求推进大集团发展战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坚持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体,集科研、开发、生产、服务于一体,走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综合发展的道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